随着书画市场的日益兴起,繁荣,各行各业关注书画事业的人越来越多,收藏队伍也越来越壮大,对书画艺术品的欣赏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中国画简称“国画”,又称宣画,是利用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等工具,通过诗书画印四个部分有机组成的艺术品,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,按技法分类可以分为写意、工笔、没骨;按照题材分类又可以分为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。
其中写意花鸟画是文人画家们对朋友,对家人,对大自然,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看法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,是文人的情怀,是一种主观精神世界的再现。徐渭,八大山人,齐白石等人,都是胸怀远大的抱负,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,不同的人生,最后却都选择了用画笔来表达各自的心情,各自的梦想。他们的作品成就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辉煌。
明代画家徐渭饱读诗书,满腹经纶却无人赏识,他在自己的一幅《水墨葡萄》中题诗:“半生落魄已成翁,独立书斋啸晚风。笔底明珠无处卖,闲抛闲掷野藤中。”充分表现了一个落魄的知识分子的痛苦心情。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朱耷,是明朝宗室,明朝的灭亡使得他对逝去的江山和岁月有着深深的怀念,却又无可奈何,于是只得寄情于书画创作。他笔下的鸟儿、鱼儿都是用冷眼来看待世界。郑板桥大家就更熟悉了,他是一个心里装着老百姓的清官,他在一幅墨竹图上题诗: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。他是由窗外的风吹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而联想到民间老百姓的疾苦。他的作品用真情实意打动了读者。白石老人的和平鸽——《世界和平》,喻意深刻,受到世人的喜爱,还曾获得世界和平奖。
写意花鸟画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画种,它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,它不受透视、光影、色彩、时间、空间等因素的约束,它可以把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花草,综合在一起,这个叫做百花齐放。因为写意花鸟画表达的不只是事物本身,在造型上也没有太严格的要求,能意会即可。比如在表现春天的美好生活时,自古以来文人都喜欢用到乳燕杨柳,桃花鸭子等题材。因此白石先生在论述写意中国画时说:“中国画好就好在似与不似之间。”太像则俗,一点都不像就没法产生联想,也就没法表达画家的立意了。
从欣赏的角度来看,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感染人,是来源于作品本身的内在美,而这种美是通过形式美表达出来的,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。他是画家对自然,对社会,对人生的真实体验中获得的“意”,这种意能与欣赏者产生共鸣,打动你的心。然而“意”的表达总是要借助形——“借物抒情”,这是一种天性。没有形象,“意”难以寄托,形象是否生动,造型是否优美、巧妙、天真、夸张悦目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画作的水平。
总之写意花鸟画的写意既要求保留一定的形似成分,又具有很强的抽象性、概括性,它既不是对物象的简单描摹,又不是完全超出物象的点、线、面的纯粹组合。它要求让人看懂画中之物是什么,又不使人局限在具象之中,为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。
写意花鸟画追求“象外之意”,是人的心灵显现,我在洞庭湖观察体验生活时,看到苇花丛中那天真、快乐的小麻雀,它们千姿百态,自由活泼,聚散有致。跟我们人类一样,它们要聚在一起来应对风雨战胜自然;要团结一致飞越洞庭,它们三五成群,叽喳不停,与我们的生活,我们心中的梦想没什么区别。因此我的代表作品《相聚论飞越》的构思就是从此获得了灵感。
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一种借代,比如松树的挺拔,坚贞,长青,竹子的虚心,有节,凌云等。用他们的一些特征来喻人,赞美人和事,也有谐音的,比如年年有鱼,喜上梅梢等。
写意花鸟画在立意上十分讲究,在构图上,也非常特殊,一幅完整的写意花鸟画作品,应该是诗书画印互相结合的一个系统性的作画工程,是一个不断调整,不断完善的过程,四者缺一不可,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构图,一幅赏心悦目的作品。当一幅作品画完后,还需给画面题款,即按照作者的构思而题诗题句,起到画龙点睛引到观者赏析的作用,然后再在恰当的位置盖章,包括名章和闲章,使得画面更加完善,达到比较完美的境界,闲章用得好,往往能使画面更为生动。
我们在欣赏写意花鸟画过程中,衡量一幅作品的优下,可以归纳为四个字:“简、朴、省、妙”。
把“简”字排在第一,即是因为“简”最为重要,简在这里不能认作简单,而是简洁,简练,它要求我们把繁杂的客观对象高度概括,提炼,宁少勿多,看似一挥而就,实则苦心经营,因为水墨的扩散,渗透等效果的发生,必须做到对画面的控制有预见性,才能在下笔时心中有数,以一当十,以一当百。
“朴”字排第二,这个字在这里是相对西洋画来说的,写意花鸟画当是以墨色为主,色彩不能影响墨色的发挥,所以要求色彩尽量淡雅、以古意为之,尽量发挥水墨的特色。
“省”指的是在简朴的基础上多思考领悟,调整,指的是思考和调整的过程。
“妙”是在前三个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,它要求用笔,用墨,用色,造型都要恰到好处,要有情趣,要求画中之物比客观事物更美,更出其不意,发人深思,不落俗套,更加巧妙。
总之,人们对写意花鸟画的要求很高,那些特别精练,有情趣,构图立意巧妙的作品总是越有市场价值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